暂缓决策的经济逻辑
2月3日,美加达成协议,暂缓对彼此商品加征关税30天。此前,特朗普于2月1日宣布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加拿大随即公布报复性清单,但双方迅速转向妥协,反映出北美供应链的深度绑定与经济互损压力。数据显示,美国约30%的原油进口依赖加拿大,而加拿大90%的能源出口面向美国市场,双方产业链高度融合。
民意与政治博弈
美国民调显示,超半数民众反对加征关税,认为其损害本土经济;加拿大则面临能源出口依赖美国的困境。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施压重塑贸易规则,但其政策与民众意愿的脱节可能影响2025年中期选举。例如,美国众议院平均胜选差额为2012年以来最小,两党竞争加剧或制约特朗普的强硬政策延续。
长期风险与全球贸易格局
此次暂缓仅是权宜之计。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25年商品贸易量仅增长3%,远低于疫情前水平,而OECD警告贸易限制措施可能推高进口价格,加剧通胀压力。若美加矛盾升级,区域贸易协定(如USMCA)或将失效,加速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此外,特朗普同日提出以乌克兰稀土资源换取美国援助,将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捆绑,进一步暴露其“交易型外交”逻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