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会启幕:擘画国家发展新蓝图
2025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与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同步拉开帷幕,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此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召开,吸引了全球目光。
1. 会议议程与代表委员关注焦点
全国政协会议于今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期6天,重点审议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等。人大会议则于3月5日召开,议程包括选举主席团、表决大会议程草案等。代表委员们围绕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例如,人大代表石炳启提出“彩礼以人均年收入2倍为上限”,委员蒋胜男呼吁“删除离婚冷静期条款”,体现了对社会治理的深入思考。
2. 内蒙古代表团:聚焦区域发展与生态治理
内蒙古代表团在驻地召开全体会议,推选孙绍骋为团长,何立峰等副团长出席会议。会议强调,内蒙古需在“三北”工程中发挥主战场作用,通过“光伏长城”“锁边林带”等创新模式推进生态治理,同时推动数字金融与AI技术深度融合。例如,内蒙古银行已完成DeepSeek-R1蒸馏版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实现智能问答、知识管理等能力,为金融行业注入新动能。
二、科技突破:中国加速迈向创新高地
在两会召开之际,中国科技界捷报频传,多项重大成果引发全球关注。
1. 量子计算:打破超导体系纪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成功构建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其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的速度比当前国际最快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再次刷新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已从“跟跑”迈向“领跑”,为未来解决复杂科学问题提供了新工具。
2. AI赋能:深圳打造智能终端产业新高地
深圳市发布《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目标到2026年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AI手机、PC、车载系统等9大品类。例如,比亚迪推出的全球首款量产车载无人机“灵鸢”已搭载于仰望U8等车型,探索智能出行新场景。此外,深圳计划到2026年集聚10家现象级AI企业,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3. 载人航天:迈向深空探索新阶段
2025年,中国规划执行两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二十号、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已选定并开展训练。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时核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等特殊标志,有效期至2029年,彰显航天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三、国际动态:全球格局下的中国角色
在聚焦国内发展的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回应国际关切。
1. 贸易摩擦与关税博弈
美国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特朗普政府意图通过关税手段重塑贸易规则。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将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同时与欧盟、东盟加强协调,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例如,海南、广东、广西签署反垄断合作协议,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以应对外部挑战。
2. 电诈治理与国际合作
中缅泰联合行动成功遣返缅甸妙瓦底地区620余名中国籍涉诈嫌疑人,彰显跨境执法合作成效。泰国计划修建泰柬边境墙以遏制电诈集团非法越境,而英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16亿英镑导弹援助,加剧地缘局势紧张。
3. 科技竞争与产业转型
韩国拟优先为美国生产军舰、油轮以换取关税豁免,德国曼海姆发生汽车冲撞人群事件致1死多伤,凸显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安全风险并存。与此同时,英特尔与英伟达、博通开展18A工艺测试,试图在代工领域突破技术瓶颈,而孙正义为投资OpenAI狂借500亿美元,引发对科技泡沫的担忧。
四、社会民生:温暖与变革并行
两会前夕,多项民生政策密集出台,回应百姓关切。
1. 教育公平与医疗保障
人大代表庹庆明建议实施免费学前教育,张伯礼呼吁将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刑责年龄降至12岁,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此外,人工耳蜗集采中选结果本月起执行,价格从20万元降至5万元,惠及数万听障家庭。
2. 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
内蒙古提出“做好‘六篇文章’擦亮北疆文化品牌”,通过数字化赋能挖掘科尔沁文化底蕴,推动文旅融合。同时,通辽市党校春季开学典礼强调“严管与厚爱结合”,培养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助力乡村振兴。
3. 气候变化与城市治理
气象部门预测本周全国大部气温回升,但7日南部地区风力较大,需防范大风对交通和农业的影响。住建部发文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鼓励商业区优化人行设施,提升城市无障碍水平。
结语:以创新与担当书写未来
2025年3月4日,从人民大会堂的开幕钟声到实验室的量子比特闪烁,从国际谈判桌的博弈到街头巷尾的民生关怀,中国正以“两会启幕”为起点,以“AI赋能”“量子突破”“航天新篇”为引擎,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深蓝海域。面对全球变局与科技浪潮,唯有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民生保障,方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套图传送门